作者:南通红木家具厂家 发布时间:2021-12-03 20:22 浏览:

交椅是体现地位的象征物:“交木两支,如交椅之称。胡床,即交椅。”
交椅堪称中国椅类坐具“鼻祖”, 被认为是从席地而坐向垂足高坐的过渡。
汉魏以前,我们的祖先席地而坐,是没有“椅子”的。
汉灵帝时,从北方传入了“胡床”即交杌,它是中国古代马上民族的用具,样子像矮凳。
与胡床同时传入的还有一种绳床,双足交叉,可以折叠,类似现在仍在用的马扎。
这种绳床后来也被叫做“胡床”。
隋朝时忌讳说“胡”字,改名为“交床”。
应该注意的是,这些名称中的“床”都是坐具的含意,与睡眠用的床是不同概念。到了南宋,人们才将交床改称交椅。
在《宋史》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,都有“金交椅”、“银交椅”出现。

圈椅在五代时已有雏形,明代圈椅趋于成熟,造型古朴典雅,线条简洁流畅,制作技艺炉火纯青。
“天圆地方”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,也融入到了坐具设计中。
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,上圆下方,以圆为主旋律,圆是和谐,象征幸福,方是稳健,宁静致远,圈椅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理念。
从审美角度看,明代圈椅造型美、线条美,与书法艺术异曲同工,兼有中国泼墨写意画的手法,视觉效果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。
“太师椅”以官衔命名,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。
兴于北宋,此后历朝的史书中均记载和描述。
太师椅最早记载于《贵耳集》。
书中有个故事提到当时任太师的秦桧坐在椅子一仰头, 头巾不小心坠落到地上。
吴渊看到后,就让人制做了一种荷叶托首,安在椅圈上, 太师椅就此产生了。
并且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也被称为“荷叶交椅”、“太师交椅”。
明代时,“太师椅”是将下部框式方座,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。
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。
“皇宫椅”又名皇宫宝座,是皇帝专用御制。
古代的皇宫椅雕刻以龙凤为主,象征社会等级制度。
随着社会发展,封建制度被消灭,皇宫椅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在制作工艺上进行创新和发展,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以及时尚潮流。
皇宫椅最早以交椅的形式出现,也叫胡床,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用具。
后来交椅发展成圈椅,圈椅采用四足,以木板作椅面,椅面以上保留交椅的形态,一般成对摆放。
圈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演变成为皇家御用的“皇宫椅”。
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种椅具,它的名字很形象,因其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来。
官帽椅分“四出头官帽椅”和“南官帽椅”两种。
四出头官帽椅指椅背搭脑的两端和两个扶手都有出头的造型,其背板多为“S”形,造型朴素大方,圆形立柱与后腿一木连做,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,以下粗上细直立,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,符合人体功能学,是明式椅具中的精品。

南官帽椅通常分为高背式和矮背式两类,南官帽椅的主要特点是搭脑和扶手两端不出头,拐角圆润,流露出优雅圆浑的感觉,它采用“挖烟袋锅”式的榫卯制作工艺处理出平整、流畅的效果,此外,南官帽椅的正中靠背常用厚材开出s形板,这是根据人体脊椎曲线设计而成的,靠上去感觉非常舒服。
官帽椅线条优美,坐面宽阔,同时兼有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,这可能是当时因文人所需要的一种境界而设计的造型,多为文人及达官贵人所用。
官帽椅是传统坐具中最为普通和常见的座椅,也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。
不论在厅堂,还是在花园户外,官帽椅以其舒适和优美,既能让人坐着舒服,又能与室外美景融为一体,应该说是中国传统坐具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一种。